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 技术
  • 2021-09-22

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对方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当你加一个人好友时,想看一下对方的生活照片确定是谁的时候,手机提示“对方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当你想看一下某个你关注的人的朋友圈时,手机提示“对方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此时的你是否有一点失落?

你可能赌气不加这个人好友了,也可能从此对这个朋友心中有了意见。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人(可能也包括你在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难道朋友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吗?

1、形象管理

一个心思缜密的人的朋友圈是可以进行组织管理的。他可以编辑自己的形象,选择以什么样的形象示人,甚至通过“分组”功能可以实现“人格分裂”,对不同的人群展示不同的自我。

这样的人已经将分组功运用到了极致。每一个分组就像是一个独立世界,各个分组就像是各个平行世界。好友们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分成了好几类,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这样的极致管理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好。其实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管理。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隐私,选择性的让人看到自己想让他看到的那一面。我们需要形象管理,因为生活中每个人确实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吧。

而“朋友圈三天可见”这个功能就可以非常简单地减少管理过去朋友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所有人,而从前的那些丑事就算了吧。

2、焦虑

朋友圈是一个围绕你自己的虚拟社交圈子,你分享的文字照片会被其他人看到,这就相当于你在被一个人仔细的观察,但是这是远程的。你想象一下你被一个人近距离观察的时候会有焦虑感吗?肯定是有的。而且有些人是带着目的不怀好意进入你的朋友圈的,这更加让人感到不安。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会反反复复发了删,删了发,想个文案会考虑半天。

当你暴露在人面前时,你就会出于本能去想办法去保护自己,将自己暂时隐藏起来。因为某些东西你不想被某些人看到。

而一旦你感到了这种焦虑,你会选择删除,但是有时候你又想保留这些记忆。于是“朋友圈三天可见“就变得非常简单直接了,隐藏了就好啦啊,自己还可以翻看。

3、社交压力

社交软件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人们在社交软件上的交流甚至比日常见面交流更频繁,不可避免就会出现如今的“虚拟社交压力”,也就是在社交软件上面感到的社交压力。

举个例子,有些人每次在新加一个好友的时候会有很多担心。尤其是同事之类的,因为要天天见面,总怕之前发的朋友圈有什么不好的东西被他们看到。

害怕以前玩嗨时随意发的照片或者激烈的语言会给新朋友产生很差的印象;害怕他们看到自己的另一面,让他们呢觉得自己与他们在一起不一样;担心新来的领导看到我生活中某些不好的习惯。

种种社交压力有时候会让你觉得心累,因此设置三天可见就成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了。

其实将不将这个设置打开是一个人待人处事的不同观念,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有的做人谨慎不希望别人窥探自己的生活,不希望浅交之人了解自己的过往。有的人则简简单单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好奇。也有些人是因为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影响,还有些人大大咧咧随你们怎么想。

我个人是完全不介意他人翻看我朋友圈的。

我本人对人生的看法是过去所有的一切造就了当下的我,过去无论好与不堪都是我的人生财富,你在审视我的时候我也在一刻不停地审视自己,自己剖开自己我都不怕,我何必担心他人的窥探?

再次,个人觉得当打算去了解一个人大体的“三观”品味和层次时,朋友圈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会在两种情况下去翻看对方的朋友圈。一种情况就是新加好友的时候,朋友圈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审美和格调,我会做为一个初步印象来参考,虽然这肯定不是评判标准,要实际了解合作后才有答案,只不过大多时候都会应验自己最初的判断。

第二种情况是面对自己追求的异性时,当两人相互吸引两情相悦时我会去翻看对方朋友圈,获取她身上有意思的事情,两人互相探讨或逗梗,这是感情迅速升温的良好调剂。我说的是两人两情相悦互有好感的时候,想进一步发展时,这就会成为一个相互了解的方式。而正常的单身男女谁也不会留着有关前任的朋友圈给自己找不痛快,所以,我们互相看的其实是愈发激起彼此好感的信息。

因此,我个人的态度是何必关闭这扇窗口呢?

别人就算窥探我、误解我又怎样呢?这么多年打拼靠的是自己努力和实力,因为一条朋友圈就影响彼此关系的人我不在意。

我相信你发的朋友圈都是你的生活,而既然你发了这个信息,你就希望有人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生活,不要在意别人对此有什么看法。如果那个人接受不了你以前的丑照,你以前做的傻事,那就说明这个人也许就没有真诚的心。

用朋友的话说,作为提升整个朋友圈格调的一股清流,我倒希望大家多翻看我来了解我,以文会友。

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你我的距离却有三年

询问得知她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很喜欢的男生,但通过微信验证之后却发现对方朋友圈空空如也,只有“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这几个字。

从最初通过验证的兴奋瞬间跌入谷底,这种滋味真的很不好受。这三天的期限增加了了解对方的难度,真的就像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三天可见伤的都是那些在乎你的人”。

01

在这个设置刚出来那会,我曾跟伙伴们探讨过这个话题。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仅展示三天朋友圈是好事,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伙伴A就是展示三天的忠实拥护者。

当时A就说:“对方的过去我不曾知晓,我只在乎现在。”

话说的很是很漂亮,可是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后又会怎样呢?

前天看见A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我展示三天,你也展示三天,我们全都展示三天,仿佛大家都只是认识三天的朋友。”

下面配了一张很伤感的图片。

当天晚上10点我准备睡觉时,收到了A发来的信息:“微信推出三天可见的时候,我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天,现在想一想感觉是自己没有安全感害怕被人了解,导致我跟身边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自己设置三天可见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当我看别人朋友圈也是三天时,才知道这个设置给我身边人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感同身受。现在我决定打开朋友圈,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 ”

我想A此时打开的不仅是自己的朋友圈,更是打开了自己的内心。

最近有很多读者加我微信,通过验证后我想对他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习惯性的去看朋友圈。

可当我看见“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时,那种“当头一棒”的失落感,真的特别扎心。

不可否认在生活中很多人会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为了保护隐私不经意间拿起盾牌进入生活。这样做往往会让身边人也以相同方式对待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变得渐行渐远。

02

一位老师曾对我说过,他对朋友圈发的内容很慎重。每一条信息,每一张图片,都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机会。弄好了能给自己加分,弄不好就是给自己减分。

在设置三天朋友圈很风靡的那一阵子,我曾问过他展示半年不怕泄露自己的隐私么?

可他却说:

“ 设置三天可见的人,其实是高估了自己,没有那么多人会看你的朋友圈。真正去看的是关心你喜欢你的人,那些不熟悉的人根本不会来看,那些设置三天可见的人阻断的其实是自己的社交。”“而且只要发朋友圈,就已经开始泄露自己的隐私。只要掌控好平衡,其实既能向大家展示自己又不会泄露过多的私人信息。”“展示半年是我感觉很平衡的选择,而且我也不是明星,我的隐私还没那么值钱哈哈。”

当时老师这一席话真的让我豁然开朗,只要掌控好平衡,我们就能兼得社交与隐私安全,而不是两者只能选其一。

03

《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了解你?》这是最近很火的一则广告视频,里面讲的是男主角邀请自己的微信好友聚在一起,之后开始提问。

第一个问题“你们如何备注我?” 每个人都回答上了上来。

第二个问题“我是做什么工作的?”

有些人就开始答错或者答不上来。

第三个问题“我的老家在哪?” 答上来的只有三个人。

第四个问题“我最近去哪旅游?”

答上来的只有两个人。

第五个问题“我最爱吃什么菜?” 最后只有他的爱人和自己的孩子答了上来。

此时现场陷入了沉默,男主角也是颇为失望:“很多平时看似关系很近的人,对自己的事情却知之甚少,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当现场有人翻看他朋友圈时,却发现男主角设置的是“仅展示三天。” 此刻大家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一起举起手机给男主角看,这时他才醒悟立刻打开了朋友圈。大家终于可以看到他之前发的内容,随后视频结束。

这个视频虽然不是很长,但真的戳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我们都是渴望被关注,却又怕被看透。

如果想获得关注那就需要先打开自己,付出就会有回报。就像是视频中的最后一段话:

“你的世界很精彩,请真正打开他。”

04

富兰克林曾说过:

“最能打动于朋友的方式,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自己体现出的人生态度,和那些触动人心事情的感悟,这些能让身边的人快速了解你,并且很容易就被你的真情流露所打动。”

当今给予我们这个机会的,就是微信朋友圈。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我们都能在一个圈子中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都在里面。

当老朋友因为忙,很长时间都没跟你联系,那么在他有空时抽出时间,看着你之前发的朋友圈,看到你最近过得不错,那颗悬着的心也会随之放下。

当新朋友认识了你,刚开始不方便说太多,就会去看你的朋友圈,看见你曾经的真情流露以及对事物的认真负责,自然会放下心来,庆幸自己认识了一位同道中人。

请别让三天限制,把我们这些关注你的人挡在门外,毕竟现在的外面是冬天。

如果你还是设置三天可见,只让我们在门外看你,那么当心里温度降到最低的那一刻,也就是我们离开的时候。

你设置的是三天,我们离开你的距离却是三年。

微信上越来越多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到底是怎样的心态?

刚开始微信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朋友圈几乎是除了聊天以外唯一的功能了。转眼好多年过去了,朋友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加入了一个功能,设置朋友圈可见范围,三天,半年...

在每天繁复的朋友圈内容里,缺失反而成了一种珍贵,留白倒成了一种新意。

自从微信中增加了显示朋友圈范围这一设定,朋友中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展示近三天朋友圈,有时候突然看到他发朋友圈了,点进去看看,然后紧接着提示你 “朋友仅展示近三天的朋友圈”,或许陌生人还可以看十张吧。

我对微信好友没有改备注的习惯,刚看到一个人发朋友圈,不记得他是谁,想翻他的朋友圈看看能不能有些线索,可是却再也找不到更多的内容了。

对于朋友我当然尊重他们的选择,删除、全部开放,仅展示三天都是个人选择,要理解包容。真的朋友不是一个点赞一条评论就拉近距离的,也不可能因为你设置权限就多了猜忌和疏离。他会在想你的时候,给你打来了电话:“嗨,出来喝点儿?我和你聊聊我三天前发生的事儿。”

朋友圈的确是检验朋友感情的有效工具。如果你觉得他设置了三天或半年的朋友圈权限,就跟你疏远了,那么你们的关系肯定也没有好到哪去。还是那句话:朋友在精不在量,不亏待任何一份的热情。这就是我的态度。

设置了朋友圈权限范围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

有些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或许是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过去,但是删掉又有些可惜,毕竟是生活的足迹,索性就不让别人看了,只有三天可见,别人看到的永远都是新最鲜的自己。

当微信朋友圈充斥着越来越多不怎么熟悉的陌生人,有些人素未谋面,甚至于有些加为好友后不曾有过只言片语的联系沟通,负面情绪便不再适合于向朋友圈“倾诉”,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人设置“展示三天”、“半年”的访问期限了。

还有些屏蔽朋友圈的朋友,可能是因为这一秒清醒的自己,讨厌上一秒矫情的自己。可能是因为原本特地发给某人看,后来发现是多此一举。

有些人觉得朋友圈三天可见,暴露了你的社交观。你太在乎别人的言论,在乎自己在别人心里的样子,在乎过去的人和事儿,在乎过往那个不够好的自己。

小编认为朋友圈个人动态堆成山的人是真的酷,没用的链接、过时的段子、新欢、旧爱。他们根本不在乎过去发生了什么,活在现实,看向未来。真正的放下不是绝口不提,而是在回忆涌上心头的某一天,自己笑着跟朋友讲讲。

当朋友越来越多,总会有同道中人逐渐变成陌路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大部分都会有选择隐藏过去,不让别人看清,但是为了避免误会只显示半年甚至只显示三天,就能给外界一个信号,我给你机会了解现在的我,但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不提及,这样就好。

当然这些也只是几家之言,或许微信的开发者,当初并不是这么考虑的,不过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只开放三天的朋友圈,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原因,那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