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2019非洲猪瘟临床三个早期症状

  • 健康
  • 2021-09-21

今年的非洲猪瘟是很严重的,其实一讲到瘟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担心,毕竟瘟疫一般是很麻烦的,毕竟瘟疫是一种新型的病毒,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主要的还是早发现找治疗,预防为主。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2019非洲猪瘟临床三个早期症状有哪些?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2019非洲猪瘟临床三个早期症状

急性和亚急性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猪群发烧,聚堆,皮肤发红

皮肤表面坏死,耳、胸、腹、前、后腿皮下血肿

急性和亚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

急性ASF:

表现严重的肺水肿,同时为充血性脾肿大,可能达正常的六倍,边缘为原型,同时易碎,呈现为黑紫色(图41A);淋巴结,主要是胃肝和肾淋巴结上面有出血(图41C),呈现大理石花斑(图41C);肾脏皮质和肾盂中通常出现出血瘀点(图41D)。其他非典型病理变化还包括膀胱、心内膜、心外膜和胸膜有出血瘀点。

图41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A脾脏增大发紫(充血性脾肿大);B:淋巴结出血髓质中最明显;C:切开的淋巴结呈现大理石状;D:肾皮质出血。(Sanchez-Vizca�0�3no et al 2015)

亚急性ASF:

猪只呈现腹水、心包积液和胆囊和胆管壁的特征性水肿(图42A),以及肾周水肿(图42B)。脾脏初始表现为部分充血性脾肿大(图42C),逐渐转归,留下一些病灶损害,最终消失。淋巴结,主要是胃肝(图42D)和肾淋巴结(图42E),以及颌下腺、咽后、纵隔、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出血、水肿和易碎,表现为深红色血肿(Sanchez-Vizca�0�3noand Arias, 2012; Gomez-Villamandos et al., 2013)。肾出血(图42F)比急性ASF形式更强烈(瘀点和瘀斑)和更广泛的(皮质、髓质和骨盆)(Gomez-Villamandoset al., 1995a; Hervas et al., 1996)。

图42.亚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胆囊壁(A)和肾周围的显著的水肿(B);C:脾肿大;胃肝(D)和肾淋巴结(E)出血水肿;F:肾、皮质、髓质和肾盂有大量出血。(Sanchez-Vizca�0�3no et al 2015)

腹腔,腹水伴随红色液体

心脏,血红色心包积液,心外膜瘀血

肺脏,堵塞、瘀点出血、气管支气管内的泡沫、严重肺泡和间质性肺水肿

肝,黄色积液、堵塞、肝肿大、胆囊浆膜表面出血

胃,浆膜和粘膜瘀点出血;小肠和大肠,浆膜和粘膜瘀点出血

脾,脾肿大,易碎,暗红色至黑色的,边缘为圆形

淋巴结,主要是胃肝和肾淋巴结,以及颌下腺、咽后、纵隔、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出血、水肿和易碎,表现为深红色血肿

膀胱,膀胱壁水肿、粘膜下层和浆膜下出血(瘀斑、瘀血和瘀血)、粘膜表面偶发凝块血

慢性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中度到重度关节肿胀,常伴随皮肤变红,凸起和坏死

中毒到重度关节肿胀,常伴随皮肤变红,凸起和坏死,紫绀

最急性型 发病猪急性死亡,其内脏组织器官的肉眼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 主要变化在血管和淋巴器官。脾充血性肿大,体积为正常的3~6倍,边缘为圆型,质地易碎,为黑紫色(图2A);胃、肝和肾等部位的淋巴结出血、肿大,质地变脆(图2B),呈现大理石花斑(图2C);肾脏皮质和肾盂通常出现瘀血点(图2D)。病猪呈现严重的肺水肿(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胃底部淤血,胆囊充盈。其他非典型病理变化还包括膀胱、心内膜、心外膜和胸膜有出血点。发生腹泻或血便的病猪可见出血性肠炎。

图2 急性型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引自Sanchez-Vizca�0�3noet al., 2015)

A:脾脏肿大发紫(脾出血性肿大);B:淋巴结出血,髓质中最明显;C:淋巴结呈现大理石状;D:肾脏皮质出血

亚急性型 猪只呈现腹水、心包积液、胆囊和胆管壁的特征性水肿(图3A)以及肾周边水肿(图3B)。脾脏起初表现为出血性肿大(图3C),逐渐转归;出现一些病灶损害,最终消失。淋巴结呈现出血、水肿和易碎,呈现为深红色血肿,主要是胃(图3D)和肾的淋巴结(图3E),以及颌下腺、咽后、纵隔、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肾脏(皮质、髓质和肾盂)出血(图3F)比急性型更严重和广泛。

图3 亚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引自Sanchez-Vizca�0�3noet al., 2015)

胆囊壁(A)和肾脏周围的显著的水肿(B);C:脾脏肿大;胃(D)和肾脏附近(E)的淋巴结出血水肿;F:肾脏皮质、髓质和肾盂广泛出血

慢性型 慢性ASF的病变特点表现为肺部局部肉芽肿,形成结节或肺脏肉样实变、纤维素性胸膜炎、干酪样肺炎和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也常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坏死性皮肤病变。扁桃体和舌上可见坏死。

据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博士对发生于我国沈阳市沈北新区非洲猪瘟疫情病死猪的剖检,可见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脾脏极度肿大、严重梗死、质脆易碎,其中1头猪的脾脏肿大至少10倍,另1头的脾脏肿大5~7倍;肺脏出血、质硬,有间质性肺炎变化;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胃浆膜面弥漫性出血;肾脏明显肿胀、色淡,未见出血点;扁桃体有陈旧性出血。

非洲猪瘟引起的急性发病、高热、皮肤出血以及流产等多种临床表现,临床上应与猪瘟、猪丹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败血性猪沙门菌病及猪伪狂犬病等进行区分和鉴别。首先应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排除,如是否使用餐厨废弃物饲喂猪,是否与野猪接触,是否引入了来自非洲猪瘟疫区的猪,是否接触了来自疫区的相关人员和猪肉制品等。

2019年非洲猪瘟最新疫情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ASF)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疾病。

ASF不同分离毒株毒力差异较大,高毒力毒株感染后潜伏期5~15天,伴随高热,5~7天内死亡,死亡率达10%~100%;中等毒力毒株发病急,有一定的存活率;低毒力的毒株感染后无任何症状。

最新疫情

5月18日13时,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贵阳市乌当区一屠宰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据初步调查,该批生猪由货主从外省非法调入。截至目前,该批75头生猪共发病6头,死亡6头。

临床症状

(一)最急性型

发病猪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有些病猪死前可见斜卧、高热,腹部和末梢部位充血、出血,扎堆,呼吸急促,病猪死亡率可达100%。

(二)急性型

1、临床症状需要5~15天,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体温升高(41~42℃),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震颤、扎堆、呼吸急促、白色皮肤的猪皮肤发红,耳、四肢、腹部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

2、常见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

3、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偶尔可见鼻和眼睑有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经常看到鼻孔内伴有血液性气泡。

4、病猪也有腹部疼痛症状,出血性休克昏迷,病猪病程延长存活后有神经症状。

5、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均可流产。病程1~7天,病死率高达100%。急性ASFV感染猪耐过康复后,对同一毒株的感染一般不再表现症状。

(三)亚急性型

1、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约3周)。体温无规律、波动大,常高于40.5℃。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2、关节疼痛、肿胀,行走困难。呼吸窘迫,湿咳,有肺炎症状。小猪病死率相对较高。

(四)慢性型

1、病猪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

2、怀孕母猪感染引起流产,大部分猪感染后能康复,但终身带毒。病猪通常可存活数月,但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很难康复。

二、流行特点

(一)传染源

1、发病猪、带毒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染源,野猪以及钝缘蜱属软蜱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2、隐性带毒猪、康复猪可终生带毒,病毒存在于急性型病猪的各种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3、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料、泔水、器具、衣服以及车辆等都是可能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易感猪与发病猪经鼻、口直接接触极易发生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发病猪的各种组织脏器中含有大量ASFV,易感猪可通过接触病猪的排泄物、血液、被污染的圈舍、器具、车辆等发生感染。

2、经食物传播

易感猪食入污染了的饲料、饮水、泔水等极易被感染。另外,家猪在误食携带有ASFV的蜱或者含有感染蜱的动物内脏后也可引起感染。

3、媒介传播

ASFV能在蜱的体内复制并发生经期、经卵和交配传播。软蜱叮咬带毒宿主后病原体随着宿主的血液进入软蜱的体内,进而在软蜱体内进行增殖,然后再排出蜱体污染环境,造成传播。

4、其他传播途径

研究显示,ASFV近距离内(2m以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还有其他可能的潜在传播途径,如经啮齿动物和鸟类传播。此外,不排除非洲猪瘟可能经人工授精或者交配传播。

(三)潜伏期

直接与感染猪接触后的潜伏期为5~19天,被感染蜱叮咬后的潜伏期不超过5天,5~7天即出现典型症状。

(四)发病率和死亡率

ASFV超强毒株感染可导致猪在12~14天内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感染猪死亡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感染仅引起少量猪只死亡,偶见较低水平的病毒血症和体温升高,病毒可在感染康复猪体内持续存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