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机 >

趣头条走路赚钱在哪里能找到

  • 商机
  • 2021-09-22

趣头条走路赚钱在哪里能找到

看新闻能赚钱?趣头条、微鲤等平台套路多多,赚钱app赚不到钱!

近日,艾媒网获悉,据人民网报道,如今市场上花样繁多的标榜着看新闻能赚钱的APP并非真的能赚钱,从注册使用到现金提现,整个过程圈套重重,一不留神,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掉入陷阱。

广告推广无孔不入

“看个新闻就能把钱挣了”、“走走路就可以领钱了”,赚钱类APP一般利用此类宣传语吸引用户,营造出赚钱方式毫不费劲的假象。

据用户反映,在玩游戏、刷微博、看短视频时,经常会看到植入的赚钱类APP广告,“刷短视频时,在页面底部看到过‘淘头条’‘微鲤’等多个赚钱APP。”一用户表示。

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植入广告之外,多个应用商城中也存在大量赚钱类APP,涉及多个品类,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关于赚钱类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用户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一定回报,这一诱惑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不少APP采用“第一次注册奖励”吸引用户点击下载,而用户在初期获利尝到甜头后,又会在“成功推荐亲朋好友得奖励”的诱惑下向他人介绍,这些都加速了此类APP传播。

套路重重提现难

一些用户下载使用后才发现,所谓的“赚钱”并没有那么容易,绝非是简单地看看新闻。

“广告上声称的收益和实际十分不符,第一次注册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实际还不到1块钱。”下载过某资讯类赚钱APP的用户表示。

根据该平台规定,阅读资讯、观看视频、分享新闻、签到等都可以换取金币。然而,按照兑换原则,用户至少要阅读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取1元钱,进而才能在该APP提现。

“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赚这1块钱,很不值当。有些平台还要累积到一定数量的金额才能提现,1块钱不能提。”

除了耗费精力之外,“赚钱”的门槛越来越高。起初它会用一些丰厚的奖励让你觉得‘赚钱’很容易,不过后来,随着我的积分越来越多,它设置的任务门槛也越来越高。每天都需要完成许多繁琐且耗费时间的任务。

不过,完成不了任务并不重要,赚钱类APP早已为用户埋下了另一个“套路”——通过“拉人头”赚钱。据了解,许多APP都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新闻赚钱相比,这种赚钱方式似乎轻松得多。

例如,目前在趣头条上邀请一位用户可以得到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可达13元/位。而以走路能赚钱为噱头的趣步,则将拉人头数量与用户等级、收益挂钩。通过邀请的方式,赚钱类APP迅速在手机用户中推广开来。记者发现,目前,趣头条、微鲤分别占据苹果应用商店新闻类和社交类应用第5名、第7名。

专家表示,赚不到钱才是赚钱APP的实质,而APP利用奖金诱导用户发展下线拉人头的行为涉嫌传销。

仍需重拳出手整顿

业内人士表示,赚钱类APP大多利用丰厚的邀请奖励获取用户点击下载,进而赚取利益。而充斥这些APP内的,是大量广告和八卦、猎奇信息,内容质量堪忧。不少广告点入后并没有明确的产品信息、生产者和销售者信息,而是要求用户添加微信后依据对方的指导下单。

据悉,少数APP为了躲避监管,不在正规应用商店上架,而是选择在网络上发帖。与违法广告一样,这类APP均需要添加微信并依据对方的指导操作才能下载。目前,赚钱类APP还处于法律真空状态,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并且,这些app通常都没有资质保证。早在去年趣头条招股书便透露,尚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许可证》。其依然属于无牌照裸奔,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某些app软件不具有资格证书发布或转载新闻,违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有关要求。近些年,各省市网信单位数次对未得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违反规定发布、转载新闻,散播涉黄涉暴及虚报消息的网址和app软件给予查处、停业整顿。

目前,一些地方已展开对赚钱类APP的整治。今年6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趣头条、惠头条等聚合资讯类平台,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广告发布前审查把关、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杜绝发布虚假违法广告。

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此类玩手机、刷微信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上海市场监管局表示,通过添加个人微信订购无资质的减肥、补肾等产品,可能购买到非法添加的有害产品,而且事后很难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消费维权,存在极高风险。

趣头条B轮融资后删除“快速赚钱”模块,野蛮生长能否留住用户?

“收徒返利”真的可以成为趣头条可持续增长力吗?

今天早晨,因果财经发现,趣头条APP下面的四大功能模块“头条”、“视频”、“快速赚钱”、“我的” 悄然发生了变化,“快速赚钱”模块消失,变为“任务中心”。

点开“任务中心”也不再是之前打开的“每周结算,最高可获28000元”活动页面,而是变成签到、百宝箱的普通任务页面。

在3月16日完成腾讯领投的2亿元B轮融资后,“快速赚钱”作为趣头条“裂变式”获取用户途径不再重点推荐,而是隐藏进了模块“我的”下面。这种变化背后会有什么深意?截至发稿,趣头条并未回复因果财经为何删除“快速赚钱”模块。

B轮融资完成后,趣头条整体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正式跻身内容领域新独角兽。另据彭博社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趣头条正考虑赴美上市,预计估值约30亿美元,官方对此暂无回应。

易观数据显示,在2017年12月新闻资讯类TOP25的榜单中,趣头条以环比570.43%的增幅上升到第8名。

虽然有点名不见经传,但如此趣头条“野蛮生长”之势,加上腾讯的加持,不得不引起业界关注。究竟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支撑如此高速的增长,这种增长能否长久不衰,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320143252

三个小时赚1元,划算吗?

打开趣头条,可以看到一个充满商业化气息的新闻资讯类APP,这种商业化不仅在于其信息流中夹带的大量广告,与“头条”“视频”这两个主要内容功能模块并驾齐驱的“快速赚钱”模块,才是拉动趣头条高速增长的驱动引擎。

在“看新闻就可以赚钱”广告驱动下,你甚至搞不清楚,用户来到趣头条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看内容,还是为了赚钱。但实际上,无论是内容还是赚钱,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趣头条用户获取金币的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种:签到、开启宝箱;阅读文章;看评论、发评论;收徒可以赚得更多。

在趣头条的之前的“快速赚钱”模块,主打的是“每周结算,最高可获28000元”的宣传活动,此外,每收一个徒弟,奖励3500金币(徒弟必须定期阅读文章,师傅才能获得这笔奖金)。金币可以兑换成成人民币,约1700个金币可以兑换1元,阅读一篇文章用户一般会获得10个金币。

阅读一篇文章或看一个视频平均所用时长按照1分钟来计算,用户要想挣到这1元钱,需要花费大约3个小时的时间。

当你在趣头条的零钱达到30元时就可以提现,所以要想提现,你需要阅读至少90个小时。如果每天阅读1小时,你要想挣到这30元需要整整一个季度。

围绕阅读文章赚金币显然太慢了,趣头条说了,那是因为“你没有研究透在趣头条赚钱的秘诀!”“想在趣头条赚更多,唯有收徒弟~”

趣头条通过邀请码收徒弟,有效徒弟达到指定人数可获得相应梯度现金奖励,收徒越多,奖励越多,具体为:收徒2人奖励6元,收徒4人奖励16元,收徒6人奖励30元,收徒60人奖励450元,……,收徒1000人奖励12000元,收徒2000人奖励28000元。

若忽略其他成本,趣头条只需要支付3—14元,就可以通过收徒获取一个新用户,这在线上流量既饱和又昂贵的互联网下半场,可谓是一种巧妙的营销方式。不过,新用户(有效徒弟)还必须不断阅读文章,才能为师傅带来收益。

因果财经在注册成为趣头条“师傅”之后发现,通过微信收徒或朋友圈收徒两种方式收徒,意味着你的徒弟都是亲戚朋友。你需要拉来的亲戚朋友越多,赚的钱就越多,但要是不阅读的徒弟,对师傅来说并没什么价值(得不到金币)。只有对内容感兴趣,才能激发徒弟长期的阅读兴趣。

但是无论从趣头条的宣传重点——赚钱(以赚钱为目的的阅读),还是文章整体内容本身,是否能调动用户阅读的积极性都有待商榷。

高速增长背后的留存率是个迷

2016年6月正式上线的趣头条,主打“轻阅读”。 “收徒返利”也是趣头条区别于一般新闻资讯的核心所在。

在签到成功获得10金币后,趣头条又推送来一个资讯列表,表示阅读这些资讯可获得更多金币。

这些资讯诸如“黑心商人把‘液体’注入黄鱼体内,嘴里竟还念着这吃了绝对稳等死”“ 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这种贵重药材,农村人却把它当做蒜吃”“ 一水窟发现3000年前大石头,浮出水面那一刻惊呆了!”“天气这么冷,儿子竟给老妈这个,真的是亲儿子吗”……

不难看出,趣头条在内容上偏重奇闻怪事、搞笑段子风格。其APP的频道设置,除了常规的推荐、两会、新时代、视频、北京、热点之外,依次排在后面的是娱乐、健康、养生、搞笑、奇闻、励志、科技、生活等频道。

可以看到,这些频道下的信息流中夹杂着不少广告,广告类型有应用下载、电商(京东)、百度联盟广告等。这也是趣头条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即趣头条在文章页面植入了广吿,通过展示网页就可以获得收益,而读者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成。

可是,要想让这些奔着赚钱而来的用户群体为这些广告买单,似乎不那么容易。

笔者在收取4个徒弟后,只有一个徒弟在师傅的督促下进贡了一天,之后就再没登录趣头条APP,另外三个拉拢来的徒弟也没有阅读趣头条的文章,甚至还有一个徒弟压根就没有登录过趣头条。作为师傅,并没有收到想要的“进贡”,28000元或许只能成为一个梦想。

一位趣头条用户在微信朋友圈里表示,在趣头条赚钱很慢,而且内容并不能吸引她。

根据36氪报道,成立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趣头条的DAU(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过700万。而根据易观发布的2017年12月新闻资讯类TOP25的榜单中的数据显示,趣头条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也超过了3400万。

在该榜单中,前两名的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MAU均超过2万,遥遥领先之后的其他新闻客户端,但今日头条的活跃用户环比增幅超过50%,而腾讯新闻仅为11.93%。此外,腾讯旗下对标今日头条的天天快报DAU为5265万,活跃用户环比增幅为-10.06%。

可见,今日头条在内容和流量方面对腾讯的威胁不容小觑,甚至有业内人士猜测,投资趣头条是不是意味着腾讯正在放弃天天快报。

微信图片_20180320165135

然而,投资爆发式增长的趣头条,对于腾讯对抗今日头条或许仍是个不确定选择。一方面,趣头条娱乐生活、吸引眼球为主的内容,被认为缺少“营养”; 另一方面,趣头条通过特色运营手段,即“收徒返利”方式获取的用户的留存率也不得而知。

对于因果财经提出的,趣头条在定位、商业模式、返利机制、用户粘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趣头条方面表示,目前不适合对外发声。

人民日报海外版:切莫轻信趣头条、微鲤等APP“看新闻能赚钱”套路

在“人手一部”手机的年代,读新闻、看视频、打游戏已经成为一件寻常事。随着“低头族”不断增加,一些人却开始在寻常事上打起了主意。一批打着“看新闻、看视频、走路能赚钱”旗号的赚钱类APP(应用程序)频繁出现,吸引大量用户下载安装。然而,记者发现,赚钱APP并非真的能赚钱,从注册使用到现金提现,整个过程圈套重重,一不留神,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掉入陷阱。

随处可见慎下载

“看个新闻就能把钱挣了”“走走路就可以领钱了”,赚钱类APP一般利用此类宣传语吸引用户,听起来毫不费劲的赚钱方式不禁令人心动。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小文告诉记者,自己在玩游戏、刷微博、看短视频时,经常会看到植入的赚钱类APP广告。“有几次我玩手游,一局结束后游戏里提示看个短视频可以增加经验值,我就点进去了。一看是‘趣头条’的广告,视频里称每天在‘趣头条’上看新闻达到一定时长可以挣零花钱。”小文说,“刷短视频时,还在页面底部看到过‘淘头条’‘微鲤’等多个赚钱APP。”

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植入广告之外,记者发现,多个应用商城中也存在大量赚钱类APP,涉及多个品类,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关于赚钱类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用户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一定回报,这一诱惑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不少APP采用“第一次注册奖励”吸引用户点击下载,而用户在初期获利尝到甜头后,又会在“成功推荐亲朋好友得奖励”的诱惑下向他人介绍,这些都加速了此类APP传播。

费时费力提现难

下载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赚钱呢?一些用户使用后才发现,所谓的“赚钱”并没有那么容易,绝非简单看看新闻。

“广告上声称的收益和实际十分不符,第一次注册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实际还不到1块钱。”下载过某资讯类赚钱APP的小黄对本报记者说。根据该平台规定,阅读资讯、观看视频、分享新闻、签到等都可以换取金币。然而,按照兑换原则,用户至少要阅读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取1元钱,进而才能在该APP提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赚这1块钱,很不值当。有些平台还要累积到一定数量的金额才能提现,1块钱不能提。”小黄说,最终,他选择了放弃这款下载量不错但根本赚不到钱的APP。

除了耗费精力之外,“赚钱”门槛越来越高也是小黄放弃的原因。“起初它会用一些丰厚的奖励让你觉得‘赚钱’很容易,不过后来,随着我的积分越来越多,它设置的任务门槛也越来越高。每天都需要完成许多繁琐且耗费时间的任务,实在令我不能忍受。”小黄说。

不过,完成不了任务并不重要,赚钱类APP早已为用户埋下了另一个“套路”——通过“拉人头”赚钱。记者发现,许多APP都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新闻赚钱相比,这种赚钱方式似乎轻松得多。拿趣头条来说,目前在趣头条上邀请一位用户可以得到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可达13元/位。而以走路能赚钱为噱头的趣步,则将拉人头数量与用户等级、收益挂钩。通过邀请的方式,赚钱类APP迅速在手机用户中推广开来。记者发现,目前,趣头条、微鲤分别占据苹果应用商店新闻类和社交类应用第5名、第7名。

审查把关严整治

业内人士表示,赚钱类APP大多利用丰厚的邀请奖励获取用户点击下载,进而赚取利益。而充斥这些APP内的,是大量广告和八卦、猎奇信息,内容质量堪忧。不少广告点入后并没有明确的产品信息、生产者和销售者信息,而是要求用户添加微信后依据对方的指导下单。

目前,一些地方已展开对赚钱类APP的整治。今年6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趣头条、惠头条等聚合资讯类平台,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广告发布前审查把关、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杜绝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此类玩手机、刷微信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上海市场监管局表示,通过添加个人微信订购无资质的减肥、补肾等产品,可能购买到非法添加的有害产品,而且事后很难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消费维权,存在极高风险。

记者还发现,少数APP为了躲避监管,不在正规应用商店上架,而是选择在网络上发帖。与违法广告一样,这类APP均需要添加微信并依据对方的指导操作才能下载。

目前,赚钱类APP还处于法律真空状态,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专家表示,赚不到钱才是赚钱APP的实质,而APP利用奖金诱导用户发展下线拉人头的行为涉嫌传销。

猜你喜欢